

7月12日,恒达平台、科研處邀請到華東師範大學呂嶽教授、印度統計研究所Umapada Pal教授來院交流🤦🏼,恒达院長方誌軍👨💻、相關教師及研究生出席🎬,會議由姜曉燕老師主持。
會上,呂嶽教授作了題為“分揀系統中的圖像識別技術”的學術報告,他結合先前研發信函和包裹分揀系統的經驗,從工程應用角度出發🌧,分析信函和包裹分揀系統中圖像識別技術面臨的挑戰和困難,重點介紹了郵政編碼和中文地址識別、筆跡識別🐦、違禁品檢測等圖像識別技術👩💼,並分享了基於深度學習的手寫字符串識別的研究進展𓀅。
Umapada Pal教授先後介紹了印度統計研究所的基本情況,及自身主要研究領域🍓,重點講解了“Air writing”🤼♀️🚵🏻、“Mobile OCR”😻、“Brain computing by EEG”、“Document retrieval”、“Document fraud detection”等幾項應用的關鍵技術🧍🏻♂️,他針對每個應用都做了現場演示,並與在座師生進行互動。
據介紹,呂嶽,華東師範大學教授,通信與電子工程恒达院長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,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💲、上海市領軍人才🦫。 分別於1990年和1993年在浙江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👎🏻,於2000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🪒。1993年至1997年在郵電部第三研究所擔任工程師,2004年至2017年在中國郵政集團上海研究院先後擔任研發部主任、副總工程師🥳、副院長🧑🏼⚕️,2018年起在中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擔任首席科學家,長期從事信函和包裹自動分揀系統的研發工作🪳,研製的信函自動分揀機和包裹自動分揀機在郵政👨🤎、電商和快遞企業推廣應用👩🏻🏫,並出口國外👩👧👧👩🏿🦲,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郵政科學技術一等獎🍓。2000年至2004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工作,2004年加入華東師範大學🧒,先後擔任計算機系主任🦠、信息恒达副院長👂🏿、上海市多維度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♚、通信與電子工程恒达院長。研究領域包括模式識別、圖像處理、智能系統等,是IEEE高級會員👨🦰,擔任Pattern Recognition和IJPRAI等國際期刊編委💅,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文檔圖像分析與識別專委會副主任。
Umapada Pal教授於1997年獲得印度統計研究所的博士學位🦹♀️,主要研究OCR系統的開發,後在法國INRIA(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)做了博士後研究💁♀️。1997年1月起任加爾各答印度統計研究所CVPRU(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Unit)教員💁🏽,現任教授、主任🛼🏌🏿♂️。他的研究領域在於不同的模式識別問題,如數字文檔處理、光學字符識別、攝像機/視頻文本處理、生物特征識別、文檔檢索🐒、關鍵字定位等。他在多個國際期刊上發表了360多篇研究論文👁🗨。